贡震,江苏江阴人。字文闇,号洊雷,晚号息甫,历任安徽建平、灵壁、凤阳等县县令,助赈救灾、兴修水利、为民办事,受到百姓爱戴。
龙砂贡氏是江阴著名氏族之一,其先祖是大名蒲城人,宋靖康年间南迁至安徽宣城。元末,贡师元任江阴县学教授,家住江阴城内高巷,他的儿子贡礼,移居华士镇大河里。贡震出自华士贡氏。
贡震生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从小就研读《四书》《五经》及《史记》《汉书》等书,在阅读的同时,常常抄录全文。由于家贫,父亲变卖家产,从贡震就学。
雍正三年(1725),22岁的贡震参加科试,补县学生。到了乾隆元年(1736),参加岁试,名列一等二名,补廩膳生(廩膳生:指等级较高的一种秀才)。贡震青年时期,一直担任私塾老师。乾隆五年(1740),科试一等,选拔为贡生(贡生:指最高等级的秀才)。此后,以拔贡应朝考,钦取第一人,入太学。贡震道德文章,受人称道,书法鼎足钟王,颇见功力,一时文人贤士都愿意同他结为友好。
贡震44岁时,应顺天乡试,中式副榜(乡试除录取正卷外,因额满见遗,另取若干优秀者,谓之副榜)。次年担任安徽省建平县知县。
建平地处安徽与江苏交界,为穷乡僻壤,多年来,县署积累的公文案件不少。贡震到任后,勤政敬业,一丝不苟,仅花半年时间,积累的案牍为之一清。由于缺乏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平县水旱灾害严重。乾隆十六年(1751)夏,建平遭遇大旱,贡震吃住在城隍庙里,供奉神仙牌位,祈求降雨。三天过去了,还是没有一点儿雨,他不顾烈日曝晒,长跪不起。过了半天,一场大雨骤然降临。此后,贡震又到各乡踏青,察访遇灾情况,根据不同的受灾程度,给予赈灾。他捐出自己的俸银,购买粮食,分成5个地方煮粥,救济受灾饥民。在乡村散发赈灾粮食时,贡震带着吏役救人,徒步穿行于山谷村墟间,饿了就停下来,嚼几口自带的干粮,喝几口水,当地百姓看到这样的县官,感动得流出了眼泪。
乾隆十七年(1752)十月,贡震被调至灵壁县任知县。乾隆二十四年(1759)任凤阳知县,由于任上颇有政绩,上司又让他兼代理寿州知州一职。所到之处,雪冤狱、建书院、毁淫祠、开水利,政绩甚佳,善举颇多。建平、灵壁百姓感其功德,在他离任后立有“去思碑”和“遗爱碑”。
贡震是一名学者,一生做的官不大,七品知县而已。他既是一方父母官,也是一方志书的主编。在建平县令任内用政务之暇,撰成三卷《建平存稿》,调凤阳县,亦筹备修凤阳县志,未成又调灵壁县,在灵璧任内撰成五卷《灵璧志略》,尚有《灵璧河防录》一卷,《灵璧河渠原委》三卷。辞官后,应凤阳县令所请,最终修成《凤阳县志》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