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地名故事】《宣城“乌龟地”由来》推出后,唤起很多宣城人的美好回忆,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应大家的需求,本期推出《宣城古城门与“九街十八巷”》,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老街小巷呢?
古城门
明清时期,宣城的古城门基本定型,从《明清宁国城图》来看分别是:东门阳德门、小东门泰和门、西门宝城门、南门薰化门、北门拱极门。
阳德门 俗称“大东门”,位于今济川桥西。“阳德”指阳气、阳光。晋代傅玄《众星诗》“阳德虽普济,非阴亦不成”,南朝谢庄《月赋》“日以阳德,月以阴灵”,东方最先迎来阳光,以阳德为名,意为接受阳光普照。
泰和门 俗称“小东门”,位于今凤凰桥西。“泰和”指天地间冲和之气,有太平和睦之意。汉代扬雄《法言·孝至》:“或问泰和。曰:其在唐虞、成周乎?”宋光宗《策问》:“其为朕稽古今之宜,推治化之本,凡可以同风俗,清刑罚,成泰和之效者,悉意而条陈之。朕将亲览。”小东门内有府衙,以泰和为名,意为祈求太平和睦。
抗战爆发前宣城南门薰化门城楼
薰化门 位于今鳌峰路与状元路交叉口附近。“薰”本意是一种香草,又泛指花草的香气,引申为和暖、温和。相传舜帝所作的《南风歌》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薰化”意为接受南风的教化,南门以薰化为名,意取祈求百姓接受仁义之君教化。
宝城门 位于今环城西路与中山路交汇处附近。晋代陆机《辩亡论》:“步阐之乱,凭宝城以延强寇,重资币以诱群蛮。”唐代李周翰注解:“宝,犹坚也。”(《六臣文选注》)“宝城”意为坚固的城郭。西门无护城河,易被攻取,以宝城为名,意有之祈求城池稳固,不被侵犯。
拱极门 位于今大坝塘路与拱极路交汇处。孔子《论语·为政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拱极”意为拱卫北极之星。北门以拱极为名,意取统治者以德治民,赢得百姓拥戴。
“九街十八巷”
宣城古九街十八巷示意图(奚本金制)
古城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有名的古街巷。明嘉靖《宁国府志》记载,城区冠之以名的大小街巷共79条;清嘉庆《宁国府志》记载,城区冠之以名的街27条,巷69条,总数为96条。清末民初,城内有上十字街、下十字街,街巷演变为人们所熟知的 “九街十八巷”,这些街巷的名称,大多约定俗成,有的以历史上府衙所在地行名;有的以当时的各种市场所在地相称,有的以庙宇祠堂取名,有的以地形特色命名,有的以历史古迹和名人府第为名。“九街十八巷”分别是———
阳德街 位于东门,旧址在市区民族路,因阳德门而得名。旧时这里茶叶行众多,较大的有巨丰、广昌、江景元、天和、顺泰等。当时民谣有“生意大,算广昌;牌子老,杨东来;歪歪倒,江怡茂;年年等汇款,福康和”,最大的是广昌茶行,在今开元小区大门东侧处,创设于1925年,店主是池州石台人杨献庭。
西直大街 西起宝城门,东至老十字街,旧址在今中山路,得名浅显易懂。原宣城县衙门位于此街现市区实验小学处,原县衙门前是民国时期的菜市场,靠城门的一段炒货店很多,经营瓜子、花生米、松子、花生糖、芝麻糖、炒米糖、藕糖等小吃,还代人加工年货。
迎恩街 位于北门,北起拱极门,南至西直大街和阳德街交汇口(宣城人通称老十字街),是通往京师的要津,中央旨令都由北门经此街送达,必要时,本城官员还需亲往北门迎接圣旨,故称此街为迎恩街。北门大街是旧时最繁华的商业街,著名的商店有永顺杂货店、焦阳春中药店、宣大祥酱园、老天宝银楼、庆庆布店、津津酒家等。
锦城街 位于今市区南门锦城路,北起原宣城县工人文化宫,南至今市区第四小学,街两侧多为官府衙门、学堂、会馆用地,不算热闹。
镇前街 旧址在今市区叠嶂中路,东起原敬亭山宾馆,西至崇正路口,因位于皖南镇标衙署前得名,北侧有皖南镇标衙署,南侧有府城隍、县城隍。
奉公街 位于小东门(今四小北面),旧址在府衙前,西与锦城街交汇,东至十八搭,因标榜奉公廉洁的施政理念而得名。
福星街 北起老十字街,南至原宣城县工人文化宫。1927年在此创办了宣城最早的报纸《宣城民国日报》,1930年改名为《宣城日报》,1940年停办。
民族商城(2005年摄)
元宝街入口处(2005年摄)
木直街 旧址今改造为民族商城。旧时这里经营竹木器的店铺较多,因此得名。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市区主要的菜市场之一。
元宝街 位于南门,旧址今仍在,因地势起伏如银锭而得名。北起崇正路口,南至薰化门。靠薰化门一段旧时为砻坊集中的地方,粮贩子从四乡各地驮运来的稻谷多到此加工,再由米行出售。
孙家巷 旧址位于原十字街老百货公司后的巷子,今百货商城内,以在孙忠伦兄弟府邸后而得名,旧有东西二巷,其二巷与豆粉巷相通。
魁星巷 旧址位于今市区状元北路,南至商之都,北到中山路。因巷内有魁星庙而得名。
1997年,原宛陵剧场附近一带
朱衣巷 旧址位于原宛陵剧场东首巷口起绕至北门槐树巷对面。明朝名臣徐元太晚年居住在此巷内,明制四品以上官服红色,徐元太官居二品,后人为纪念他,将此巷称为朱衣巷。
槐树巷 旧址位于北门原电影院后墙小巷,旧时沈光发家的茯苓糕和凉粉、洪家贵家的糯团很有名。
里仁巷 旧址位于今中心菜市场南面巷子,东起豆粉巷中段,西到沟沿头原日用化工厂南首,巷内有孙氏古井。
王家巷(2005年摄)
王家巷 旧址位于原人民电影院前巷子。
瓦碴巷 原木直街鱼市场。
羊市巷 今青年路,紧靠东门城墙,原小东门口有明代梅鼎祚的藏书楼天逸阁,建筑精巧,清末毁于战火。
九曲巷 原东门粮站后巷子,南到羊市巷。
茶叶巷 原县工会南首巷子,有巷口无巷尾。
豆腐巷与叠嶂路交汇处(2005年摄)
豆粉巷 今豆腐巷,过去杜老爹家的羊汤羊糕很有名。
低 巷 东起豆粉巷中段,西到沟沿头。
萱花巷 原五交化巷口到人民电影院。过去巷内蒋老头的酒酿水子很有名。
孝义巷 今北门三友巷。
姚家巷 今春归苑小区内巷子。
古秀才巷 今宣城六中西大门口巷子。
塔影巷 原开元塔后巷子,因附近开元塔而得名。
鹿 巷 今龙首路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