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业务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志苑钩沉】人物传略 捐资兴学袁一清

发布时间:2025-04-27 18:03 信息来源:《宣城地区志》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袁一清(18711930),字昌余,又名澄甫,原宣城县金宝圩坊桥前苏庄(现宣州区水阳镇裘公社区)人。清光绪年间举人,擅长诗词,著有《桥苏文稿》。民国初任安徽省参议员。

袁一清虽出身科举,但淡于仕途,不慕荣利,而热心乡梓教育。光绪33年(1907年)与兄一灏、弟一治捐资创办宣北四区、宣宝区及袁氏东园族学。金宝圩距县城70余华里,学生进城入高小读书诸多不便。袁氏兄弟于民国9年(1920年)又捐资创办礼耕高小,解决了家乡学子就读高小的需要。次年又扩建教室,改为礼耕国民小学,并亲任校董,亲自授课。

袁一清教学认真,对学生循循善诱,严格要求。在赴省开会期间,仍要求高级班学生每人写一篇作文寄给他。他利用开会间隙详加批改,以激励学生,并从中了解教与学的情况。

自光绪33年至民国12年,袁氏兄弟12次捐资,共捐助银元3618元用于办学,获教育部颁发的“捐资兴学褒奖”(三等奖章三枚)。民国13年学校因故停办,但其热心乡梓教育的初衷不变,虽已近晚年,仍聘请塾师设馆,并捐资购买课本供给学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