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转鸿钧,华章日新。
不知不觉间,2024年的画卷悄然闭合。
回眸过去这一年,
每一步,都铿锵有力,
每一刻,都值得铭记。
我们共同经历了许多倍感振奋的大事,
每个人都是史志档案事业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
让我们循着2024发展印记,
盘点十大关键词,
回顾那些饱含汗水、喜悦和希望的“闪光时刻”。
关键词:引领
这一年,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发挥“两个作用”,以高质量机关党建推动保障史志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史志’不渝、一心为‘档’”党建品牌内涵,扎实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党建领路 党员领跑 业务领先”项目入选2024年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库,“书香支部 悦读机关”案例获市直工委推荐,承办的“党建引领强业务 党史共学促发展”主题活动获评党建联系片组活动优秀案例,1名党务干部获评“支部书记大比武”理论测试优秀奖。
关键词:必答
这一年,我们认真落实党史三卷编写、年鉴编纂、档案保管利用规定任务,以扎实的“基本功”答好“必答题”。市本级完成《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第三卷(1978-2012)》初稿42万字,宣州区党史三卷正式出版,各县市三卷编写有序推进。推进《宣城年鉴(2024)》改版升级,全市8部综合年鉴整体提质增效,即时性志鉴产品《宣城速览》《宣城日志》受到欢迎。修订21项档案工作制度,主动服务涉机构改革单位档案移交工作,开展“追赶江浙、争先江淮”“馆藏·宣城记忆”等专题档案征集,全年接收进馆各类档案4万多卷、件,创近年新高。
关键词:赓续
这一年,我们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以保护传承红色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实绩实效赓续红色基因、宣城文脉。建立全市红色档案资源数据库,汇聚市本级和7个县市区红色档案资源,第一期入库电子目录7766条,实现跨馆跨平台资源共享。校注元代诗歌集《宛陵群英集》,续纂《宣城古代诗词全集补遗》。明嘉靖《宁国府志》等39种旧志列入《安徽文库·方志编》首批编纂出版书目。《中国·宣城文房四宝志》不断打磨,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呈现宣城文房四宝的发展脉络,已送出版社审稿。加强中国传统村落志的编修指导,全市已编纂出版乡镇志、村志23部。因地制宜推动村史馆建设,全市已建成60余家村史馆(历史文化类场馆)。
关键词:31天
这一年,我们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颁布契机,以丰富多彩的“党史教育月”活动推动全市党史学习蔚然成风。将第15个“全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日”拓展为“教育月”,7月1日举办《红旗漫卷皖东南》首播暨“新四军在长三角”图片展开幕式,利用31天时间,集中展播党史专题片,开设《星火燎原耀宣城》《永不凋谢的杜鹃花》《胡明笔下的党心民心》《军旗跟着党旗走》《新四军在宣城》《回望百年党史 坚定理想信念》《新四军加强纪律建设及经验启示》《大业光寰宇——绩溪籍程开甲院士的“硬核”家国故事》《在党史学习中立德修身》等党史专题课,向观展者提供14场讲解服务,举办线上党史知识竞答,全市67个部门15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活动,4771人参与答题,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与央视合作拍摄的《红旗漫卷皖东南》在央视发现之旅频道及“学习强国”“央视频”等平台播出,广受好评。
关键词:为民
这一年,我们坚持为民便民,以更优公共服务彰显更强部门担当。探索建立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一网通办”等涉馆利用工作,向社会公布开放条目206760件,接待线上线下查档487人次,调阅档案10748卷/件,查准率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制定方志馆管理及图书查阅办法,征集史志资料460种1467册,热情服务群众来馆查阅党史地情资料。在市图书馆、合工大宣城校区、新华书店、市规划馆等地设置4处“史志专柜”,史志成果进入市民“十五分钟阅读圈”。落实“双包”责任,选派一名青年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尽力帮扶基层建设,向联系村、社区提供帮扶资金8万元,慰问留守儿童及困难党员群众27户。
关键词:资政
这一年,我们突出以史鉴今,以更多资政成果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完成《非凡十年——新时代安徽发展纪实》供稿,启动编撰《非凡十年——新时代宣城发展纪实》,征集稿件60余篇。编纂《印象宣城》初稿,旨在推介宣城、礼赞宣城,打造精简版宣城“百科全书”。在“书香安徽”读书报告会走基层活动中作《中国式现代化在宣城的生动实践》专题报告,引导激励党员干部群众为中国式现代化宣城实践贡献力量。撰写《宣城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思考——以文化铸魂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为例》《新四军加强纪律工作的经验和启示》《“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价值及传承研究》等多篇资政文章,《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发利用红色档案资源的实践与思考》一文获评全省档案征文优秀论文。对全市50余件革命纪念场馆展陈大纲、解说词及老兵红色故事等进行史实审核,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
关键词:七进
这一年,我们深化史志档案“七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宣讲推动党的历史、地方历史文化和档案文化深入人心。突出“一站一微”内容策划,“宣城党史方志档案”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564篇,其中原创354篇,推出纪念新中国成立暨宣城解放75周年系列稿件,《75年,宣城这样走过——》获评“美好宣城”季度优秀新媒体产品。结合新四军成立、抗日战争胜利及巴黎奥运会举办等关键时间节点推出特稿,关注度、点击量不断攀升。为宣城军分区、武警宣城支队执勤一大队、吕辉红色文化展陈馆等赠送史志书籍,送党史宣讲和红色档案展进合工大宣城校区。开展“6·9”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营造关心支持档案工作的浓厚氛围。
关键词:合作
这一年,我们积极“融圈进群”,强化协同共建,以开放合作的理念写下高分答卷。高规格举办2024南京都市圈城市地方志工作联席会议,组织了志书赠书、主旨演讲、专题讲座、工作交流及方志成果展、摄影图片展和非遗文化展,共征集论文43篇,方志成果三百余种,充分展示了南京都市圈方志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得到高度赞誉。联合市纪委监委编写的《清风长存》正式出版,以68篇宣城红色故事和清官廉吏故事为党纪学习教育提供廉政读本。市档案局、档案馆积极探索有效协同新模式,召开联席会议,共商档案重点工作,联合举办全市档案工作会议、档案业务培训会,赴14家市直单位开展调研暨业务指导。落实牵头责任,协调推进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基本竣工,数字档案馆建设、公共服务器具采购、党史方志档案展陈等子项目等待批准启动。
关键词:成长
这一年,我们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历练,以严的标准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举办全市史志档案系统专题研修班,开设4堂党建及业务专题课。举办公文写作专题培训,精心打造“史志档案微讲堂”平台,连续第三年举办青年微党课比赛,发现和培树青年宣讲人才。建立“一对一传帮带”机制,“师徒”结对、共学共进、跟踪培养,推动史志档案人才储备取得实效。赴盐城、宁波、黄山等地学习经验,启动组建史志人才库、党史宣讲团,完善季度述职考评,优化月度工作调度,以全员迎考“五比五评”提升工作效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敢为善为、勇挑重担。
关键词:收获
这一年,我们辛勤耕耘、奋勇争先,以实干实绩收获精彩“成绩单”。全市史志档案系统13篇论文入选安徽方志保护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5篇论文入选第十一届皖江历史文化研讨会,8项市级社科课题立项结项,其中3篇获奖,另有2项课题被确定为安徽党史地方志研究专项引导资金项目。市委党史地方志室(市档案馆)在2024年长三角党史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全省志鉴业务培训班、全省史志信息化建设培训班作典型发言,被省档案局推荐在国家档案局调研座谈会上发言。2023年度全市共19部作品在全省党史地方志部门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数量居全省各市首位,获评市委综合考核“争先进位奖”。2024年全市系统公开出版、发表、播放的书籍、文章、影视作品共33部。
道不尽的2024,说不完的奋进故事,每一个瞬间,都定格了时代的精彩,标注了奋斗的历程。回首2024,一个个“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瞬间,一次次“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悟,成为我们战胜困难的底气勇气、前行路上的源源动力。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春潮涌动的时刻,新的日历一页页翻开。与时代同行,史志档案人将以坚定的信心、坚实的脚步、坚守的决心,奋力书写更加精彩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