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五比五评”进行时|史志征集利用科科长的2024

发布时间:2025-01-28 10:05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地方志室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史志征集利用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大局,以“五比五评”为抓手,加压奋进,创新实干,推动史志征集、利用,地情编研、服务,方志馆管理、维护等各项工作任务高效落实,取得一定成效。

一、强学习、提素质,履职尽责能力水平不断增强


(一)积极参加党纪学习教育。立足学用结合,紧跟党纪学习教育安排,加强对各项法律法规、纪律规矩的学习,强化责任担当,筑牢思想防线,不断提高依法依纪履职和严格规范言行的高度自觉。积极参加“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党纪学习教育交流研讨等活动,撰写心得体会,强化问题导向,坚持立行立改,助推能力素质再上新台阶。

(二)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撰写心得体会,参与交流研讨,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实效,紧盯地情编研质量、史志征集多元化、史志成果转化利用等问题,实现思想“破冰”、能力“破题”,推动史志征集利用工作提质增效。

(三)扎实履行民盟盟员职责。科长作为民盟盟员,注重将本职工作与盟员履职尽责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积极参加盟市委和民盟市直总支组织的各项会议和学习实践活动,发挥盟员担当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务实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努力做到“双岗建功”“双岗创优”,被评为民盟宣城市直总支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二、抓制度、强管理,工作效能服务质量持续优化


(一)加强学习调研。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聚焦史志征集利用科职责定位,开展史志工作学习调研。为摸清史志场馆底数,推动史志资源转化利用,启动地方党史和历史文化类纪念场馆情况调查,共调查场馆141个,其中地方党史类83个,历史文化类58个。依托地情书籍编撰和各类会议、活动,向皖苏浙有关城市开展专题学习调研,面对面请教,学习史志资料开发利用和方志馆管理先进经验,努力破解制约史志征集利用和方志馆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

(二)突出制度建设。紧紧围绕《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拟定《史志征集利用工作方案(2023-2027)》,为史志征集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和依据。制定《宣城方志馆管理暂行办法》《宣城方志馆图书查阅办法》,确保方志馆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各项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开展。

(三)规范方志馆管理。在建章立制的同时,组织做好方志馆日常管理和资料征集、查阅、交流和赠阅工作。面向社会发布征集公告,广泛征集党史类、志书类、年鉴类、地情著述类史志资料。加强与省内各市,长三角、南京都市圈各城市以及市直相关部门、县市区史志档案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不断拓宽史志资料征集渠道,丰富馆藏史志资源,为党史研究、志鉴编纂、地情编研、史志宣传等提供坚实的资料基础。2024年共征集史志资料460种1467册,建立征集和赠阅电子台账。


三、细编研、勤交流,史志征集利用水平全面提升


(一)深化地情研究编撰。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托地方志资源优势,同步记录宣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推出《印象宣城》《宣城日志》等地情产品。《印象宣城》涵盖宣城名片、江南奥壤、山水揽胜、文化渊薮、红色沃土、古郡新颜、活力高地、民生福祉等情况,共20万字,是宣城精简版“百科全书”,已完成初稿。《宣城日志》即时记录宣城每天发生的大事要事,是史志征集利用的重要载体,社会各界开展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积极开展地情文化研究,撰写资政文章,《赓续新四军血脉 锻造新时代铁军》一文获评全省党史地方志系统优秀科研成果(宣传资政文章类)一等奖。

(二)推动古籍开发利用。坚持开门办志,深入挖掘宣城丰富的文化资源,持续强化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拓宽史志工作面,延伸史志工作链,将高校的人才优势和地方专家熟悉地情的优势充分结合,采用“集成新编”的模式进行古籍开发利用。联合宣城历史文化研究会,在《宣城古代诗词全集》1-5卷基础上续纂《宣城古代诗词全集补遗》,已完成书稿54万字,进入印刷阶段;与古典文学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定广合作,采用传统文献学、古籍整理学方法,研究整理元代诗歌集《宛陵群英集》,已完成整理,进入审校阶段。积极推进旧志整理,宣城39种旧志入选《安徽文库·方志编》首批编纂出版书目,占出版总数的24%。


(三)开展史志资料整理。针对机构改革后办公用房和库房不足导致的史志资料保存分散、底数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向兄弟市和县市区史志部门开展调研,研究、完善史志资料整理工作方案,邀请多家档案管理公司对各库房资料进行现场评估,启动第一阶段登记筛重清点工作,清点图书资料5万余册,筛重登记2万多册。
(四)参加史志研讨交流。承担2024南京都市圈城市地方志工作联席会议暨业务培训会论文征集、整理、交流等工作,围绕地方志工作“志鉴库馆网,用会刊研史”十业,共征集43篇论文,形成近24万字的论文集。为共享方志资源,推动互学互鉴,会议期间还组织史志成果展示交流,共征集图书、期刊900余册,展出300多种。个人撰写的论文《关于挖掘地方志中红色资源 赋能文化强省建设的思考和建议》获评会议优秀奖。
(五)强化史志宣传教育。坚持聚焦主业,史志为用,多角度宣传转化史志成果。参与《红旗漫卷皖东南》(全省首部在央视频道播出的地方党史专题纪录片)首播暨“新四军在长三角”图片展活动筹划布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扩大史志文化影响力。推进史志“七进”活动,在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图书馆和市规划馆等地设置“宣城史志书籍专柜”,普及地情文化,向军分区、武警宣城支队、溪口镇吕辉红色文化展陈馆等赠送史志书籍100余册,打通史志宣教“最后一公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