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考察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抗日烽火中,新四军这支人民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华中坚持敌后抗战的主力军。1938年4月至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先后进驻皖南歙县岩寺、太平麻村、南陵土塘、泾县云岭。皖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见证了新四军建立、发展、壮大和为民族大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10月12日是新四军成立纪念日。“宣城党史方志档案”微信公众号将连载特稿《高高的云岭——新四军在皖南》,从新四军在皖南艰苦卓绝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追赶江浙、争先江淮”,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新篇章。
挺进敌后 英勇杀敌
1938年5月4日,毛泽东关于新四军应进行敌后游击战争致项英电
1938年5月4日,毛泽东向新四军发出指示,要求新四军挺进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创造根据地。6月13日,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挺进茅山地区,建立茅山抗日根据地;6月中旬,新四军第二支队东进苏皖边,开辟了江当溧边区和宣当芜边区两块相连的根据地。1939年8月,第一、第二支队由陈毅统一指挥,11月在溧阳水西村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与此同时,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率队到达青弋江地区的西河镇一线接替国民党防线,进驻铜陵、繁昌前线,担负起铜南繁地区的防御作战任务和皖南与江北的交通任务。1939年2月23日,周恩来到达新四军军部,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确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新四军战略方针。3月30日,叶挺、项英致电毛泽东、刘少奇,提出“我们为调整江北部队及发展工作方针,拟设指挥部或办事处于江北”。中共中央迅速批准叶挺、项英的建议,并指示新四军派员主持成立江北指挥部,统一领导江北的新四军。4月下旬,叶挺渡江北上,5月在庐江县东汤池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张云逸任指挥。
马家园战斗 1938年10月30日,驻湾沚的日军为配合沿江“扫荡”,向驻守在马家园一带防守青弋江阵地的新四军第三支队发起进攻。三支队在副司令员谭震林率领下,采取运动防御的方式,连续作战6天。此战是第三支队挺进皖南以后的第一仗,先后粉碎了日军千余人的进攻,共毙伤日军300余名。
狸头桥战斗 1939年4月10日,日军1300余人分3路向新四军第二支队机关驻地——宣城县狸头桥进犯,企图寻歼二支队主力。为粉碎敌分进合击计划,第二支队先行转移阵地,以第三、四团各一个连阻击敌人。当晚又派出游击小组进行夜袭。这次战斗毙敌40余人,伤敌30余人,粉碎了敌人分进合击计划。
皖南两次反“扫荡” 1940年4月21日,日军调集3万余人分3路向皖南“扫荡”。新四军奋起抗击,军部直属第三团、直属第一团、第三支队第五团在何家湾、父子岭和繁昌城等地与日军进行激战。5月3日,日军“扫荡”宣布失败。1940年10月4日,日军调集1万余人对新四军皖南部队进行历时一周的第二次大“扫荡”。新四军皖南部队在叶挺军长指挥下,同日军大战3次,小战数十次,共计毙伤敌近三千人,日军被迫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