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业务研究 > 党史研究 > 新四军与宣城

宁东:皖浙秘密交通线上的重要支点

发布时间:2024-10-15 15:01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地方志室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安徽省宁国市东部,位于天目山西麓,与浙江省交界。这里群山叠嶂,竹木茂盛。抗日战争时期,在这崇山密林之间,有一条秘密交通线,将浙西党组织与驻扎皖南的中共中央东南局联系起来。而宁国市仙霞镇是这条交通线上的重要支点。

   


恢复党组织,建立红色驿站


 仙霞镇是座千年古镇。1929年,在仙霞的盘樟村成立宁国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宁国特别支部,隶属杭州市委的领导。土地革命时期,皖浙赣红军独立团曾在浙西、宁东地区积极开展游击活动,成立了上浙皖特委,下设宁昌中心县委、宁广县委、孝广县委、孝宁中心县委。后由于国民党军的“清剿”,党组织遭到破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宁国成为国统区的前方,沦陷区的后方。由于地处皖南抗战前线,国民党正规军与其他部队皆以宁国为交通枢纽,境内驻军云集。

 1939年2月浙西特委在安吉成立。由于浙西靠近皖南,浙西特委受东南局和浙江省委的双重领导,以受东南局领导为主。5月上旬,特委书记顾玉良专程赴皖南,向驻扎泾县的东南局汇报了浙西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党的工作。宁国与泾县接壤,从浙西到东南局,经过宁东地区是最快捷的通道。在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情形下,顾玉良皖南之行,虽然路上受到了一些波折,但总体上比较顺利。为了便于浙西党组织与东南局保持常态化联系,很快特委委员贺千秋奉命来到宁东地区开展秘密活动,决定恢复宁东地区党组织,建立皖浙秘密交通线。

 贺千秋首先结识了仙霞东岸虞家村的纯朴农民罗来发。不久,通过罗来发的介绍,又结识了虞家村的两个进步青年虞朝宗和郑先源。通过考察和培养,发展虞朝宗、罗来发、郑先源入党。并委派郑先源打入国民党啸天乡公所内部,以事务长身份为掩护,进行党的地下活动。不久建立了虞家村党支部(又称仙霞党支部),支部书记虞朝宗。

 1939年12月,中共於孝昌工委成立后,贺千秋任书记,仍由他直接负责宁东地区党的工作。1940年4月,中共於孝昌工委改为中共於潜中心县委,贺千秋增派组织部长王野翔、妇女部长许斐然、宣传部长张永德到宁东地区协助工作。宁东地区党的领导力量进一步加强,活动范围扩大到万家、宁墩、狮桥、石口、梅林等地。党员人数发展到60多人,建立了万家、狮桥等党支部。不久,於潜中心县委批准成立了中共宁东区委,书记虞朝宗,委员郑先源(负责武装)、罗来发(负责交通联络)、何一平(负责组织)、叶祖绳(负责宣传)。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湖,宁东区委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了以宣传我党“七七”宣言(1939年7月7日,党中央发出《为抗战两周年对时局宣言》)为中心的抗日活动,揭露国民党统治集团投降、分裂、倒退的阴谋。当时“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在宁东一带到处传播。从仙霞到狮桥,从万家到宁墩一带的交通要道上,经常可以看到我地下党组织张贴的革命传单。

 由于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磨擦,中心县委为了更隐蔽地同敌人开展斗争,决定把宁东山地作为县委机关的依托。为了工作方便,贺秋千与许斐然以假夫妻身份出现,并筹款让罗来发在虞家村开了一个茶馆,作为交通线上的联络点和安置点。同时,宁东区委让罗来发担任东平保(虞家村)保队副,虞朝宗的大姐夫李光其任保长,以掩敌人耳目,保障交通线的安全。至此,仙霞成为皖浙交通线上的重要支点,一头连接浙西,一点连接东南局。1941年1月“皖南事变”前夕,浙西特委书记顾玉良最后一次赴泾县向东南局汇报工作返回时,路过虞家村,在罗来发的茶馆宿了一夜。

图片

危急时刻,仙霞兵变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革命形势异常紧张。浙西特委要求各地开展游击斗争。4月,接替王野翔担任於潜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的赵澄来到宁东地区指导工作,途经千秋关下的丁村,被浙江保安团逮捕,屈打成招,叛变投敌,致使於潜、桐庐、富阳等地党组织遭到破坏。宁东地区因隔省隔县,赵澄来得较少,敌人暂时尚未顾及。于是,中心县委决定把活动中心转移到宁东地区,并派县委委员严月落(女)担任联络工作。6月初,万家党支部因发展党员时,不慎吸收了4个土匪;在调查清楚他们的情况后,万家党支部将他们清除出革命队伍。这4名土匪怀恨在心,向国民党万家乡公所供出万家党支部书记叶祖绳和党员刘根发。而当时国民党正在大肆搜捕中共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6月4日中共於潜中心县委召集中心县委和宁东区委成员开会,研究应变措施。在讨论转移外地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最后确定了“与其束手就擒,不如在斗争中求生存发展”的方针,决定组织武装暴动,然后上山打游击。并决定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先在仙霞举行暴动,夺取啸天乡公所的枪支,如果发展顺利,再缴万家乡公所的枪。

 6月7日晚,宁东区委在杨山中岭洞召开紧急扩大会议,进一步具体研究暴动计划。经过反复研究对策,决定成立宁东游击支队,郑先源、叶祖绳为正副支队长,虞朝宗任指导员。指挥部设在云梯大野弯。

 6月9日晨,啸天乡公所内我地下党员何必成、余盛和(公开身份是乡丁),做好内部安排,即刻出来和游击队取得联系,然后佯装外出收捐,避免暴露身份。郑先源率10多名游击队员乘敌吃早饭之机,攻其不备,冲进了乡公所。他们首先下掉了门卫的枪,接着又缴获十八条步枪和部分弹药。并在仙霞街上组织了一次示威游行,高呼革命口号,散发“七七”宣言传单。随后,按计划郑先源、叶祖绳率领队伍向壕堑关方向撤离,虞朝宗在那里接应。

 当郑先源、叶祖绳等撤到云梯杨树桥时,由于天黑路险,加上大家疲劳饥饿,队伍就地休息做饭。这时,尾随而至的乡丁在黑夜中发现了游击队员,双方发生了遭遇战。在敌人的围追中,叶祖绳不幸中弹牺牲,游击队员汪汤发、虞有根被捕,其他游击队员因寡不敌众而被冲散,暴动失败。被捕的同志虽遭敌人严刑逼供,但未暴露组织。何必成、余盛和也被敌人当作嫌疑犯扣押在乡公所受刑,但始终没有暴露身份。暴动失败后,於潜中心县委派许斐然和严月落前去莫干山向浙西特委汇报。特委妇女部长张子华听汇报后,要求将枪支就地埋藏,人员分散隐蔽,各自找立脚点,区委成员已暴露的要转移,并立即组织新的区委。

图片

坚持斗争,英魂长存


 根据特委指示,严月落当即返回宁东,重新组织宁东区委班子。她找到罗来发和区委其他同志,考虑到虞朝宗、郑先源的身份已暴露,经研究,新成立的宁东区委由王国正、刘金堂、王昌富、罗来发等组成,书记王国正。8月,敌人在宁东地区大肆搜捕我地下党员,形势更加紧张,严月落和虞朝宗、郑先源等到外地隐蔽。皖南事变后,浙西特委转移到长兴,宁东地区成为於潜—宁国—长兴交通线上的重要支点。1942年春,在外地隐蔽的虞朝宗奉上级指示,返回到宁东地区,协助新区委开展工作,重建交通线。

 虞朝宗,宁国仙霞镇虞家村人,10岁入私塾读书,少怀壮志,嫉恶如仇。长大后,虞朝宗参加了皖浙边区新四军游击队,成为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在被组织任命为中共虞家村党支部书记、宁东区委书记后,在仙霞、杨山、云梯一带,积极发动群众,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和政策,并在斗争中秘密发展党员,扩大党组织,成为仙霞红色驿站的重要负责人。看到高涨的革命形势,国民党顽固派坐不住了。皖南事变前,宁国县政府派科长何佳生找到虞朝宗,以老乡关系来拉拢他,企图用副乡长的职务将他收买,但遭到了虞朝宗的痛斥。他说:“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敌人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1943年8月,因叛徒出卖,新建的宁东区委遭到破坏,虞朝宗被捕。在狱中,他遭到严刑拷打,视死如归,誓不投降,被国民党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至此,宁东地区党的活动转入低潮。仙霞兵变时担任联络员的严月落同志在回忆录中,充分肯定宁东区委的工作。她说:“宁东党组织是坚强的,有战斗力的。区委领导班子忠诚党的事业,具有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

 如今,硝烟已散,英魂长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