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深入华中敌后战场,像一把钢刀直插敌人的心脏。1938年8月2日,新四军军长叶挺率军部机关进驻安徽泾县云岭。其间,军部高度重视文艺工作,通过种种卓有成效的举措,使新四军的动员力、组织力、执行力、战斗力不断得到提升。“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从云岭上空传出的阵阵嘹亮歌声,汇成强大的声浪响彻战场,陪伴着“铁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拿起笔杆去战斗
为进一步宣传抗战精神、鼓舞军民士气,1938年5月1日,《抗敌报》正式创刊,起初为刻蜡纸印刷,暂出8开1张,3日一期。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后,由于来稿渐多,且军中命令也常通过报纸传送到连队,便改为4开报,铅印出版。叶挺十分关心报纸的出版情况,在得知宣纸生产陷入困境时,他当即安排民运部前往解决,成立宣纸生产合作社,不仅充分号召当地民众,还鼓励流落在外的造纸工人返乡造纸,并以丰厚的报酬吸引技术骨干加入。同时,他们在茂林镇办起生产宣纸用的制碱合作社,军部投资额达总经费的80%以上。
《抗敌报》(泾县档案馆提供)
1939年2月,周恩来到云岭视察工作时,应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和宣教部部长朱镜我的要求,为《抗敌报》题写了报头。该报以战士为主要读者对象,以宣传国内外形势,坚持团结抗战,报道新四军、八路军抗战业绩,揭露日军分裂阴谋为宗旨。文字通俗易懂,编排新颖活泼,先后开辟了《文艺》《战士园地》《抗敌剧场》《新文化》《青年队》等五种副刊,每期发行量约上千份。其无论是在新四军内部,还是在安徽、江西等地,都起到有力的宣传作用。同时,报纸还历经艰难险阻被传送到上海,使已成为“孤岛”的上海人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正活跃在他们周围,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此外,《抗敌报》登载了英国记者杰·布鲁斯的《新四军印象记》,文章中写道:“新四军战斗的胜利,这使一般向来怀疑新四军不能作战的人,渐渐信服起来,因为新四军是在服从政治的战略上克服了所有的困难,所以它的战术也就一天天的坚强起来了。”报纸还登载了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写的《新四军优秀的伤兵医院》和《史沫特莱在皖南》。通过他们的介绍,使国际人士更加了解新四军抗战的困难和伟大功绩,从而打破了国民党的舆论封锁和一面之辞。
不久,被誉为“向着光明的灯塔”的《抗敌》杂志以及《抗敌画报》《拂晓报》《战士报》等一系列报刊相继出版。它们的核心内容是宣传我党的抗日方针政策, 发表党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讲话, 对新四军指战员进行道德情操、纪律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军部进驻云岭期间,以报刊为武器,积极发动对敌宣传攻势,不仅推动了新四军抗战文化的发展, 提高了广大指战员和根据地人民的政治文化水平, 同时也粉碎了日伪的奴化教育和欺骗宣传。
歌声唱出民族魂
在文艺宣传上,新四军军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团结一切力量,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唱抗日歌曲、演抗日戏剧、绘抗日漫画、写抗日标语、发抗日传单,形成了铺天盖地、漫山遍野、排山倒海的抗日声势。
1939年4月,新四军教导总队文化队成立,由音乐家何士德担任队长。全队教职员和学员共70余人,其中,男学员40余人,女学员30余人。何士德从发声、识谱教起,一直到作曲、指挥,对这批具有政治激情的年轻人倾注了全部心血。之后,学员们陆续被分配到各战地服务团,对活跃部队的文化宣传起到极大作用。
战地服务团为战士表演《插秧舞》
文化队的演唱活动,注重与政治形势紧密配合。1939年冬,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制造了平江惨案、确山惨案等事件。军部召开烈士追悼会,抗议国民党顽固派的罪恶行径。文化队即由顾宝璋作词,何士德作曲,创作出悼念死难烈士的《追悼歌》,并突击排练。当他们在追悼会上演唱这首歌曲时,全场哀恸,群情激愤。此外,诸如《国际歌》《抗敌歌》《到敌人后方去》等歌曲,也是文化队常演的曲目。
一次,何士德在欢迎会上演唱了歌曲《歌八百壮士》,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也应大家邀请,用法语演唱了《马赛曲》。会后,陈毅感慨地说,新四军应该像八路军那样,有一支雄壮的军歌,让全军唱起来,以统一思想认识和前进步伐,激励斗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并委托其作词,陈毅欣然应允。他用新诗形式写出题为《十年》的初稿,并请叶挺、袁国平等人修改。根据他们的建议,后将歌词改为以突出东进抗战和向敌后发展的思想为主。其内容如下: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获得丰富的战争经验,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而谱曲的任务便落到了何士德头上,他深感责任重大,将自己关在屋子里,经过5个日夜的创作,谱出具有民歌小调风格的第一稿。袁国平、朱镜我等人听完文化队的试唱后,感觉曲调虽然流畅好听,但不够激昂雄壮,战斗劲头不足。于是,何士德重新谱曲,最终形成了《新四军军歌》的定稿。歌曲采用多段体结构,曲调雄浑有力,鼓舞人心,词曲浑然一体,将威武之师所向披靡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1939年10月11日,新四军军部在《抗敌报》上刊登了学唱《新四军军歌》的命令及歌谱,要求全体指战员在最短期内“唱诵纯熟”,使人人深切了解军歌意义,以军歌之精神为全军之精神,并贯彻此精神于全军战斗中、工作中、日常生活中去。
鲁迅曾指出,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出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新四军军部在进驻云岭期间所开展的文艺工作,如同“投枪”“匕首”“炸弹”。既宣传了我党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力,同时也让广大官兵迸发出强烈的战斗激情,为全民族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