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业务研究 > 方志年鉴 > 地情探究

《宣城古十五景》之一 北楼远眺

发布时间:2023-09-18 09:54 信息来源:方志编纂科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北楼是指位于今府山广场的谢朓楼,又名叠嶂楼、北望楼。唐初,为追怀南齐著名诗人谢朓,在谢朓所建“高斋”遗址上建二层高楼。因为它座落于府衙之北,故而得名“北楼”,唐咸通末年(874年),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独孤霖将北楼改建,因其地势高且险,崖叠如嶂,题名“叠嶂楼”。《北楼远眺》诗云:“谢楼胜迹壮千秋,窗开四面豁两眸。百里风光归眼底,笑指江天宿雾收”。

 建武二年 (495年)谢朓 (464年—499年)来宣城任太守,建武四年(497年)初夏奉调还京。期间,谢朓每逢休闲时就漫步来到陵阳山巅,放眼远望,敬亭烟雨、麻姑晓日、华阳叠峰、行廊独秀无不尽收眼底。句溪、宛溪清流如练,明镜湖湖水如镜,顿觉心旷神怡。便在此处构筑一宅,用于起居、办公、吟诗赋词,以其临陵阳之麓,名曰“高斋”。高斋建成后,谢朓心情十分舒畅,事事称心如意,吟诗作赋开口即成,挥笔即就;府衙的事、百姓的事治理得津津有条。百姓满意,自己称心。谢朓在宣城任职虽然仅二、三年时间,竟写成了大量诗篇,现存《谢宣城诗集》中就有1/3作于宣城成于高斋。所以史书上评谢朓与高斋时便曰:“视事高斋,吟啸自如,而郡亦治”。

 753年,李白慕名登上北楼,写有著名诗篇《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含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如白居易、杜牧、韩愈、文天祥、欧阳修等来宣后,无不登此楼览胜怀古吟诗作赋,从现有诗集中可查他们在谢朓楼的诗文达130余首。此后,谢公楼、叠嶂楼、古北楼、北望楼、谢朓楼等楼名皆因诗而生,随诗而传。

 谢朓楼1937年10月毁于抗战战火。1998年,原宣州市人民政府按原楼图形重建了这座千年古楼。楼高30余米,上下两层,四面开门窗。窗是四扇二开格子窗、门是六扇三开格子门。塔顶呈“山”字型结构,上盖琉璃瓦,四边飞檐各有一条龙头高翘着鱼尾,楼体和走廊二十根圆柱落地。现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