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主管的《七月风》杂志2023年第3期刊登市直机关工委课题组文章《赓续新四军血脉 锻造新时代“铁军”》,该文由市委党史地方志室邝景丽和陈虎山同志执笔。
赓续新四军血脉 锻造新时代“铁军”
中共宣城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课题组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华中敌后坚持抗战的人民军队,被誉为“铁军”。新四军从 1937 年 10 月成立,到 1947 年1 月撤销番号,在九年多的时间里,虽屡遭磨难,却屡建功勋,从最初的 1 万余人发展为 30 多万人,抗日战场从最初的“三南”丘陵地带,发展成地跨苏鲁豫皖鄂浙 6 省的华中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之所以能战胜艰难险阻,迅速发展壮大,书写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其根源来自于“铁军”“铁”的特质,即铁的信念、铁的团结、铁的作风、铁的纪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在党的建设中赓续“铁军”血脉,锻造新时代党员干部“铁军”,对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赓续新四军血脉,坚定信仰信念,锻造忠诚于党的新时代“铁军”
革命理想高于天。新四军铁的信念早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就有充分体现。项英、陈毅等领导的南方红军游击队在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但他们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粉碎了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无数次“清剿”,经受了敌人的血腥屠杀、分化瓦解、层层封锁、移民并村、断粮绝盐等,配合支援了红军长征,取得了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在最艰难时期,游击队将士衣、食、住、行均极度困难,陈毅《赣南游击词》中的“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便是对这一情况的客观描述。国共合作抗日后,红军游击队坚决服从党中央决定,集结改编为新四军,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斗奇迹。由于铁的信念的支撑,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战士,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利诱劝降,坚贞不屈,军长叶挺在上饶集中营立下“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 !”的铮铮誓言,在重庆渣滓洞更是写下了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囚歌》,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光明、对理想至死不渝的追求。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决定着共产党人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着共产党人的言论和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艰巨性、复杂性丝毫不亚于革命战争年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赓续新四军红色血脉,汲取新四军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坚定许党许国决心,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握思想之舵,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
二、赓续新四军血脉,坚持凝心聚力,锻造团结统一的新时代“铁军”
新四军重视团结,要求全军指战员“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同患难共甘苦,造成铁一般的战斗力。”新四军各部队及官兵间关系平等友爱,亲如兄弟,情同手足,并肩战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形成一道坚硬如铁的铜墙铁壁,无坚不摧。新四军尽最大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尽可能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尽力维持抗日阵营内部团结,从而形成了勠力同心、同仇敌忾的团结抗战局面。在危急关头,新四军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捐弃前嫌,共赴国难,迅速实现了从反蒋到联蒋、从打土豪到打日军的转变。尽管国民党在南方游击队集中改编的过程中百般刁难、施以扣留和暗杀;在规定新四军活动范围时“画地为牢”,企图借刀杀人,限制和消灭新四军;在抗战中多次挑起摩擦,掀起反共高潮,甚至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但是新四军始终顾全大局,相忍为国,一方面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挺进大江南北,深入敌后,迅速打开华中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局面,有力配合和支援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另一方面对国民党的挑衅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团结国民党继续抗日,使国共两党统一战线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此外,新四军组建后,还积极做好知识分子、上层士绅、宗教界人士、国际友人的统战工作。一大批专家学者、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以及南洋华侨义无反顾地奔赴新四军,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使军部所在的泾县云岭成为“东南延安”。
“积力所举无不胜,众智所为无不成。”新四军的历史是一部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这部历史昭示了一个真理: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是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用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筑起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坚固堡垒。
三、赓续新四军血脉,担当作为守纪,锻造作风过硬的新时代“铁军”
新四军英勇果敢,实干担当。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中,紧密联系实际,注意调查分析敌情、顽情、我情、民情和地情,在日伪顽夹击中纵横驰骋,抢抓机遇,北上东进,发展华中。先后对日、伪军作战 2.46 万余次,毙伤日、伪军 30 万余人,反顽作战 3200 多次,毙伤顽军官兵 14.3万余人。新四军也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共伤亡指战员 8.2 万多人,其中团级或相当于团级以上干部 328 人。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 9000 余人在北移途中,遭遇国民党军 8 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战士以一当十,不畏惧、不退却、不逃跑,忍饥耐寒,顽强作战,大多数壮烈牺牲,突围出来的约 2000 人,继续活跃在抗日战场上。新四军报国为民,心系群众。为了不打扰百姓,新四军官兵常常露宿街头或野外。在皖南、苏南以及华中各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实施二五减租、分半给息的政策,惠泽贫苦农民,并免费给百姓看病,帮助百姓搞生产、干农活、做家务。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新四军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结下了鱼水深情。新四军秋毫无犯、纪律严明,每到一地,都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十项注意”。新四军用铁的作风、铁的纪律,凝聚了党心民心军心,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重视和加强作风建设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对党员干部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来自国内外、党内外的各种可以预见的、难以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会比过去少,甚至有增无减。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越要锤炼党性、净化党风、严明党纪。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赓续新四军红色血脉,像新四军那样去浮求真、善作善成,在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锐意进取、严于律己,在实干中锤炼过硬作风,就必定能以非常之能,成非常之事,坚持不懈把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推进。
四、赓续新四军血脉,坚持克己奉公,锻造廉洁自律的新时代“铁军”
新四军历来重视加强军政纪律和制度建设。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发布了一系列条例、布告、军规、制度、守则,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构建了一整套教育、监督、预防、惩处并重的反腐败体系。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以“崇高坚定的信仰、守纪如铁的作风、严于律己的风范、惩治腐败的决心、亲民爱民的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核心的新四军廉洁思想。新四军成立之初,饷款不济、军食不足、军装不备、弹药不充、枪械不补,面对这样的困境,新四军不等不靠,始终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从各级将领到普通战士都自觉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副军长项英等主要领导人在全军倡导发扬红军时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将艰苦奋斗精神列入新四军八大优良传统和十条军规,强调“艰苦奋斗坚持到底”,并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项英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他在泾县云岭军部招待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时,特地关照警卫员到事务长那里借三块钱,并交待说借款从他下个月的津贴费中扣除。1940 年,身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的陈毅与张茜用两个喜字、一碗面、稻草铺床结了婚。谭震林师长以身作则,与机关同志同吃一锅饭、同吃一样菜,不搞特殊。新四军各级将领严于律己,与广大战士同甘共苦,促进了新四军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形成。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廉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赓续新四军红色血脉,从新四军廉政文化中汲取养分,涵养党员干部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从新四军廉洁为民的实践中汲取精髓,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不断激励党员干部正心修身,守住为政之本,以实际行动守护廉洁文化根脉,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新四军番号已经撤销 70 多年,但新四军“铁”的品格跨越时空仍熠熠生辉,历久弥新。2021 年,宣城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推出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的“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主题线路第 19 条“初心如磐·不屈军魂”精品线路;新四军多个旧址和纪念设施入选安徽省直机关第一批主题党日教育基地。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只有坚定不移地传承新四军红色基因,以铁的品格承担起新时代赋予党员干部的重任,克难攻坚、奋力拼搏,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