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业务研究 > 党史研究 > 新四军与宣城

不能忘记的亲人

发布时间:2021-05-27 09:02 信息来源:《新四军与宣城》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先对长江以南沿岸城市疯狂轰炸,然后扫北,以达到他们全面占领中国的目的。上海沦陷后,蒋介石被迫离开南京这座六朝古都,带领国民党中央要员绕过马鞍山、芜湖,来到宣城。

宣城坐落在陵阳山上,山下宛溪河涓涓流淌。陵阳山远看酷似大鳌浮云欲试。最高峰是鳌身,南齐明帝建武年间建有谢眺楼;第二峰为鳌尾,晋时建有开元塔;第三峰是鳌头,明朝建有龙首塔。鳌头高昂望天,鳌口直朝南天门。蒋介石深知宣城这块风水宝地龙脉灵秀,故有意选择宣城作为南下的第一站。

时任国民党宣城县党部书记的雷克展,殷勤地为蒋介石一行安排住宿:蒋介石、陈诚、何应钦住在大鳌之首茆幼任的别墅里,随行要员住在大鳌心腹镇台衙里,寓意蒋介石是鳌之首脑,陈诚、何应钦是一双明亮的眼睛,其他要员为胸腹。这种安排很对蒋介石的口味,在战事紧急的情况下,他们坦然地在宣城待了整整一周。

民国26年10月20日,蒋介石一行从宣城南下去了江西。第二天,身为宣城父母官的雷克展,弃人民的生命财产于不顾,也南逃湖南老家隐居去了,随之,驻守在宣城的国民党军队也不知了去向。宣城一片混乱,人心惶惶。

不久,日本帝国主义的第一架侦察机飞进宣城上空,灾难即将来临。10月22日,在这个让人刻骨铭心的日子里,日本鬼子的飞机对宣城轮番轰炸,持续了好几天,很快,宣城就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

10月24日,日机再次轰炸宣城周边乡镇,东郊沈村区塘溪村也遭到了轰炸,逃难的人群携老带小,躲进龙图山、麻姑山刺蓬棵里,走不动的就钻进青草湖、南漪湖芦苇荡中。沈村区火光冲天,黑烟弥漫。天刚亮,一营日本鬼子举着太阳旗,后面跟着汪精卫所部十五旅伪军,开进沈村区。日军住进龙图山古刹阎王殿,伪军住进大崔家雷公殿,开始了烧、杀、砍、抢。小鬼子听说塘溪村有武装枪支,便去扫荡,路过方家滩时,没人摆渡,也不见渡船,小鬼子于是一把火烧尽了方家滩村庄。乡绅们认为好汉不吃眼前亏,决定夹道迎接日本皇军归来,由通信员茆云祖负责放鞭炮,结果被日本兵一枪打死,查明是“良民”后,鬼子放弃了烧毁沈村商埠的意图,但却将商埠变成了他们白吃、白喝、白拿的“大食堂”。

民国27年8月,鬼子在龙图山上竖起了大碉堡。从碉堡上远眺,能看到40里开外的宣城、敬亭山、霞仕山。碉堡四面修筑了土城、壕沟、竹城、木城、罩鹅城、铁丝网,如铁桶般坚不可摧。他们在街上分路碑鸭墩子上也竖起了碉堡,以便观察南漪湖西南平坂一带,而建在南榨墩子上的碉堡则与七里寺碉堡遥相呼应,负责观察掘港乡圩区一带。 

宣城沦陷后不久,新四军从江西开进宣城西部山区泾县。民国27年4月,张鼎丞、粟裕率领的新四军二支队挺进宣城敌后,进入水阳、狸桥一带,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不到一个月,陈毅也抵达宣城金宝圩。金宝圩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丁奉开垦的备战粮仓,河田交叉,犹如“水龙阵”环环相扣,因此,抗战期间是敌后要地。新四军一到宣城便开始积极建立共产党组织。到次年秋,宣城、当涂、芜湖边缘地带已建立起了共产党中心县委,中心县委机关就设在这个“水龙阵”中,由苏皖区党委领导。又一年春,宣城、当涂、芜湖、郎溪、高淳几个县的边缘地带被划为了独立游击区,独立游击区有两支重要的抗日武装,一支是“新四军”宣当芜游击大队,另一支是“防匪团”。地方老百姓利用当地民间土地会组建了“农抗会”,妇女利用观音会组建了“妇抗会”,青年组建了“青抗会”,仅沈村区“农抗会”就发展到了4千多人。这些自发建立的抗日组织在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活动。

自新四军来到宣城后,沈村区的小鬼子开始尝到了苦头。

一天早晨,一个农民打扮的青年,肩挑6大捆泡毛柴上街去卖,柴禾卖掉之后,从柴草中抽出枪,出其不意地打死了几个正在街上做坏事的小鬼子,顺利离开。后来,老百姓称这样的人为“板凳腿”。据说,他们是皖南特委派来的游击队。

为了抗击新四军,鬼子在沈村区也开始了安民政策,实施与地方通好战略,要求地方保甲协助防“匪”,真可谓贼喊捉贼。顽强的沈村人民哪能任人宰割。当时,有一位叫刘傻子的人,身为伪乡长,却从骨子里痛恨日本鬼子。他生性聪明,就因为小时候聪明过人,母亲怕不好养,所以给他起了个“傻子”的小名。刘乡长与鬼子混得很熟,行动一般不被猜疑。一次,他以下馆子为名,诱使七八个鬼子行入深巷,被事先守在巷中的“农抗会”战士全部砍死,事后,“农抗会”战士安全撤离,刘傻子则与闻讯赶来的鬼子在街上周旋,眼看就要被鬼子追上了,他灵机一动,利用左右旋跑的办法,使鬼子无法瞄准,尽放空枪。接着,他利用有利地形,滚田埂,入水沟,最后钻进了沈村湘溪小河,突围到了掘港乡圩区。后来,刘傻子也成了“农抗会”的一员。解放后,他被任命为新中国沈村乡第一任乡长。他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日本鬼子手中虽有洋枪洋炮,但抗日力量也一天天在壮大。共产党员张禾当时化名向阳,带领游击队在孙家埠、汪家山一带打了多次胜仗,并炸掉了沈村区的麻姑、“七里寺”碉堡。向阳得知狸桥北山游击队在南湖口大金山处截获了日军一船弹药,切断了敌人供给,便认定龙图山日本鬼子碉堡空虚。为了端掉龙图山堡垒,向阳抽调了4名游击队突击能手来执行这项任务。

4名游击队员在黄指导员的带领下,潜入到龙图山附近的村庄。为了摸清敌人情况,黄指导员假扮挑货郎进入双龙安,向老百姓了解情况,不幸被放哨的鬼子识破,战死于双龙安。剩下的3名游击队员在发礼庵、杨家、皂角一带隐蔽了两天后,稍做整顿,继续完成任务。

龙图山碉堡东面的小山冲、南面的双龙安、北面的公母桥,都是重要道路口,均设有岗哨,唯西面的大山湾村紧挨龙图山,没有设岗。进入大山湾必经双龙安或公母桥两哨卡。在大山湾,每天傍晚,会有4个小鬼子领着碉堡中的官太太下山,进入村庄,到“毛镰刀”家中洗澡,除此之外别无险情。因此,3名游击队员决定以大山湾作为突破口。

大山湾人以种地为主,每天早上都有人挑着毛柴上街去卖,卖掉后,再买两篓草木灰或者两桶粪挑回去肥地。3名游击队员一大早就扮作大山湾人,两人挑灰、一人挑粪,轻松混过双龙安前哨,这才发现双龙安岗哨竟是双岗,一明岗,一暗岗。黄指导员的牺牲就是因为不知道这道暗岗。3人进入大山湾是上午,要行动得等深夜,这意味着,3人带着武器要在大山湾整整待上一天,手榴弹、枪支虽然藏在灰担子里,但还是很不安全。好在他们得到了痛恨日本鬼子的大山湾人的热情帮助,顺利地藏了一整天。到了深夜,3人潜伏到龙图山下,悄悄剪开铁丝网进入罩鹅城,为了防止老公鹅惊叫,他们匍匐前进,顺利穿过了罩鹅城,进入投弹距离圈。这时,龙图山北面公母桥突然响起枪声,原来是南漪湖的土匪摸枪不小心扣动了扳机。枪声惊动了碉堡中酣睡的鬼子,顿时,灯火通明,鹅叫兵出。3名游击队员原定计划被打乱了,无可选择,只有投弹,不料第一颗手榴弹没有炸响,但却使鬼子迅速转移目标,与3名游击队员交上了火,第二颗、第三颗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响,碉堡犹如被捣毁了的马蜂窝,一片混乱,一场鱼死网破的战斗在龙图山上打响了。

第二天,龙图山上的鬼子弹尽粮绝,全部逃得无影无踪。老百姓在龙图山的西坡上发现了3名游击队员的尸体,含泪掩埋了他们。谁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叫什么,但老百姓都知道他们叫“板凳腿”,是新四军抗日游击队员,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牺牲的英勇烈士。

民国34年七月初八(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全面抗战的胜利!整个宣城鞭炮、锣鼓齐鸣,一片欢呼声。解放后,沈村区人民为了纪念4名英雄,在南街后修了黄指导员墓,在龙图山下重修了3位无名烈士墓,没有墓碑也没有墓志。沈村镇人民政府每年清明节,都会组织干部、学生到龙图山南街后扫墓,并请当地知名人士讲新四军抗日英雄的故事,纪念新四军的这4名英烈。

如今,新四军已成立70周年了。沈村镇人民政府出资将南街后黄指导员的坟墓迁入龙图山,与另3位烈士的英灵一起葬在了山顶最高处,竖碑题写“抗日烈士永垂不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