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志办开展的二轮志书评介活动,对我这个方志新兵来说,提供了一次熟悉志鉴工作的难得机会,虽然参与过二轮修志部分章节的编修工作,但毕竟只是从部门角度去做的。此次评介活动,也促使我静下心了读了一些志书,并作了一些探索思考。
一、绩溪二轮修志编纂经过及《绩溪县志》(2011版)简介
2011年版《绩溪县志》(下限2009年)是继1998年版《绩溪县志》(下限1987年)之后,在省、市地方志办公室和中共绩溪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编纂的新中国的第二部县志,即二轮修志的志书。
绩溪的这部二轮志书,在宣城市二轮编纂的志书中,是唯一的一部通纪体志书。起始,也是一部续编的断代志,名为《绩溪县志(1978—2005)》,志稿于2009年5月送省地方志办公室审查后,6月,省地方志办公室市县处建议整合、纠误、规范1998年版《绩溪县志》和二轮的《绩溪县志(1978—2005)》,形成通纪体《绩溪县志》,并提议将下限延至2009年12月31日。
经编纂组与省、市方志办,县领导联系商讨后,2010年3月31日,中共绩溪县委、绩溪县人民政府根据省地方志办公室的要求重新启动编纂工作,在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办公室和黄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帮助下,于2011年12月完成编纂、评议的全过程后,如期交付出版,历时1年零9个月。
简介:《绩溪县志》(2011年版)设目录两种,中文目录分章节目、英文目录分章节;首刊“绩溪县行政区划图”“绩溪县城区图”“绩溪县地形图”“绩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彩版”“概述”“大事记”,正文设43章与“绩溪丛谈”“附录”,并随文插入相关的图表照片,末设“索引”4种(综合主题索引、表格索引、插图索引、人名索引)。16开、106个印张、236万字,分平装硬壳两册与精装锦面八册两种装帧出版,随书附有PDF版光盘一张。
二、读志后的几点体会
通览了绩溪一轮、二轮县志,并粗读了省内包括全市的部分二轮志书,有如下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1.关于续志。续志,俗称“断代志”,因执行“前志已载,续志不录”、仅在时限之内“续新”,这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志书的“史脉”与“文脉”,成了一段时期的“年鉴综合”体方志,失去了志书为一方“文化之志”的地情特色,只能作为重编志书的资料,故于读志、用志者,有着诸多的不便。
2.关于通纪体志书。通纪体志书,是中华志书库的正体,是后人在前志的基础上,通过增删补缀、不断完善而形成的新一轮志书,或曰新一代的志书,它贯通古今,诚为一方的百科全书。
3.关于修志。修志,不是临时的任务、一时的任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文化工程,应建立长期的工作计划、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我以为,这种编修的应该是“通纪体”志书。新中国的志书,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志书的体例与风格。
4.关于专业队伍。要传承志书文化,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队伍,应选拔几位立志终身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长年累月地从事对前志的增删补缀与资料的收集、鉴别、编写工作。要不断地加强政治与专业理论的学习,不断地深入基层、尤其是农村占有资料。各部门,也要结合档案工作,建立一支相应的队伍,随时积累资料,做好年鉴的编写,为新一轮志书的编修做好前期的准备。
三、对绩溪二轮志书的评介与思考
2011年版《绩溪县志》,能在短期内完成从续志到通纪体县志转变的原因,除上述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办公室和黄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帮助与志书各章节工作班子的配合、方志出版社及印刷厂家的鼎力支持外,是因为总纂班子在续志中,编纂有一2万字、数百条的《前志纠误》专章、又有标点《嘉庆绩溪县志》的工作基础,这就为整合、纠误、规范1998年版《绩溪县志》提供了条件与基础,否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无法完成对前志的纠误、对续志的延伸。
《绩溪县志》(2011年版)为通纪体志书,较之《绩溪县志(1978—2005)》续志,更具有资料性、实用性,更具生命力。在立足创新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以章节为序):
1.在第十二章《商贸 服务业》中,设了跨三页半的“绩溪县解放前夕县城商店布局示意”,以左右栏分别横书的格式,立体地呈现了当时绩溪县城街道两旁百余的店铺;
2.为体现绩溪的徽商,以“史略”与“专载”的形式,特设第十三章《绩溪徽商 徽墨 徽菜》,在全面介绍绩溪徽商的同时,凸显了享誉至今的徽墨、徽菜两大行业,并在徽墨部分用四个版面,首次刊布了业外人士、世人不知的“墨印”印片(十八学士登瀛洲);
3.为系统记载绩溪县在中华民国的一段历史,特设第二十九章《中国国民党县党部 民国县政府》,尝试性地集中编写民国时期的党政内容。对民国时期的党政内容的记叙,一轮修志是比较忌讳的,资料收集也有限,我们一时也难以收集更多的资料,只能是尝试而已;
4.为展示绩溪的徽文化,特抽出部分文化章的内容,加以充实,特设第三十七章《文物 非遗》。绩溪是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厚的徽文化遗存与“非遗”遗产,由徽文化而兴起的“徽学”研究正方兴未艾,《绩溪县志》有必要、有责任向世人展示绩溪的徽文化内涵与“非遗”,并就世人关注的“和谐文化”及绩溪名人汪华、胡宗宪、胡雪岩、胡适,特设附录,以《绩溪丛谈》作专题介绍。
人无完人,志也不无缺陷。2011年版《绩溪县志》虽在2012年省级评比中获得“特等奖”,算是总纂班子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的有二:
1.对前志的纠误、补遗仍未到位。作为同属通志的2011年版《绩溪县志》,纠误、补遗前志,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但因时间的关系,还有诸多未得到考证、修改处,留下了不少的遗憾,但也为学者、专家留下了研究的空间;
2.留下了“续志”的痕迹。这些痕迹,主要表现在若干节、目的下限仍停留在2005年,尚未延伸到2009年12月31日,诚为硬伤。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已在读志评志活动中,开始了包括《嘉庆绩溪县志》在内的《二志刊后增补改正随笔》的编写,目前仍在继续中。此举,实为三轮修志做前期的准备与担待。同时,我们着力做好《绩溪年鉴》的编纂工作,做到一年一鉴,此外,已着手编写了《徽墨志》(已送黄山书社编审排版),又将“邵作舟”跻身于《中国近代思想家文集》中,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些,都是为今后的地方志书编修做打基础的持续性工作,也是我们方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