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从1949年宣城解放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9年,是一段波澜壮阔又曲折复杂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深入学习和研究这段历史,不仅非常必要,也十分重要。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可以全面了解宣城党组织在这29年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充分认识29年中宣城党组织带领人民在曲折探索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学习和领悟29年中党在宣城所培育的时代精神,牢牢汲取和把握29年中党在宣城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并从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不是对这29年的否定,而恰恰是在这29年所奠定的制度和物质的基础上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结果。
中共宣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第二卷(1949-1978),是这29年宣城党史的真实纪录。它的出版,不仅是宣城党史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宣城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这部党史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第二卷(1949-1978)在撰写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把握,坚持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依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反映了29年党的历史真实,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宣城历次政治运动,重大历史事件,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等等,作了比较准确的记述、分析和公正的评价。对于党领导宣城人民艰苦奋斗所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的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于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的失误及其后果,如实反映,既不回避,也不渲染,进行全面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化地笼统地加以批评了事。
二、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这部党史既体现了对全局和宏观的把握,又体现了地域性和微观性的特点;既体现了对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的把握,又体现了宣城的地方特色。这29年历史,是一段正确与失误相互渗透、成就与曲折交相发生的历史,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中,全书始终牢牢抓住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的主题主线,将宣城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等穿插安排,密切衔接,并在谋篇布局、设计标题、运用资料时,注重反映各地党组织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根据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内容。如党领导宣城人民进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剿匪反霸,开展抗美援朝运动,以及宣城在安徽率先探索带领人民走合作化道路的历程;宣城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后,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在建设规模和速度上结合实际进行初步探索,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原则;在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开展的同时,兼顾经济建设,及时处理了粮食工作问题、信用合作社和手工业整顿等问题;在“文化大革命”中面临困境的地委尽最大努力抓好全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建工作,为推动经济建设,指出“文化大革命是思想上的备战,但还要物质上的备战”,并响亮地提出“增产就是硬道理”,成为邓小平“发展就是硬道理”这一重要思想的先行实践。
三、坚持叙史和论史的统一。全书以叙为主,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议论和点评有根有据、准确生动,既体现历史感,又体现时代性,给人以启迪。注意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其发生、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中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以中共中央的决定和经典著作为依据,尽可能正面回答一些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党史重大问题。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有人对当年实行计划经济和统购统销政策感到困惑,《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第二卷(1949-1978)指出,统购统销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本商品匮乏的情况下,起到了有效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广大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和稳定物价的作用,促进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当时来说,这个政策是必要的。在评价和议论中,该书还善于运用本地的群众语言,总结本地的成就和经验,增加了议论的生动性。如,在对土地改革进行点评时,通过本地农民的语言“翻了身,分了田,子孙幸福万万年”,“分了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今年春天三天事一天做,三年修堤一春完”,生动地表现了土地改革的胜利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极大推动作用。
四、坚持规范性和准确性的统一。这部党史以时为经,以事为纬,既有阶段性,又有整体性。全书体例、文字规范,符合史学范式,体现了中央党史二卷的规范特点。文字平实、顺畅,用概括而准确的语言讲述历史,翔实而不繁琐,以尽可能小的篇幅表达了最大容量的内容,同时又有典型事例和代表人物的形象描述。特别是一些点评之语,精炼而又准确。如,点评“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组织之间的“大联合”,指出这种“大联合”,为专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大联合”实际上不过是貌合神离的“大凑合”,那些在动乱中产生并获得利益的造反派组织,希望通过持续的动乱得到更多的利益,这就决定了他们不能接受“大联合”,也注定了专区安定的局面不可能真正实现。分析颇为精准独到。
铭记历史才能走向未来。一个不重视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善于汲取历史智慧的政党是没有前途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第二卷(1949-1978)是一部有价值的党史基本著作,也是一部有助于坚定信仰信念,砥砺初心使命的政治教材,值得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