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业务研究 > 方志年鉴 > 志鉴评议论文

争先创优 力出精品——《旌德县志》(1978—2003)编纂工作特色析

作者:王雪平 发布时间:2020-11-30 08:56 信息来源:《志鉴评议论文集》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旌德县二轮修志工作20038月启动,滞后于宣城市其他的县市区。但后来居上,在全市率先完成编纂任务,全省第一批出版,被专家誉为上乘之作。

一、起步虽晚,但能奋起直追。

2000327,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地方志续修工作的通知》后,县级地方志续修工作相继铺开。至2003年,宣城市仅剩下两个县未正式启动,旌德是其中之一。迫于形势压力,旌德成立了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于当年8月正式启动了旌德二轮修志工作。

为使修志工作不拖省、市工作的后腿,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工作进程。迅速抽调专人集中办公,组织召开业务速成培训,适时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续志工作在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迅速铺开。

县长、编委会主任肖善武明确表态:盛世修志,旌德不能落后。编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县委副书记、编委会第一副主任方观齐对全体修志人员提出要求:必须不辱历史使命,必须求真求实求精。

为层层传递压力,县政府与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按照县委要求,均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相继建立了各具特点的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出工作进程安排表。

为加强乡镇、县直单位主笔队伍建设,编委会建立了逐级分工联系制度,编委会副主任按原来分工联系编辑,行政工作由副主任出面与供稿单位联系,业务工作由编辑负责与主笔交流。

20043月,绝大多数单位按期上报专业志篇目,顺利进入资料收集整理阶段。县政法委等五单位比较规范地完成了续志初稿,率先进入分纂改稿阶段。20047月底,《旌德县林业志》《旌德县财政志》《旌德县教育志》《旌德县工商志》《广播电视志》《供电志》《邮政志》《保险志》等专业志稿初成规模,为县志续修的分纂工作奠定了基础。

工作中,存在进展不平衡、个别单位拖后腿等现象,编委会及时召开会议,分析问题,谋求对策。对速度缓慢的,进行电话催促;对拖三拉四的,进行上门督促;对消极推诿的,县领导亲自出面加以敦促。针对报来的材料良莠不齐问题,编委会实行了单位报稿“三稿制”和成书资料“问责制”,还通过编发“县志简报”适时通报进度。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苦战,20044月,百余万字的县志总纂初稿得以成形。20077月,顺利完成《旌德县志(19782003)》评议稿,在宣城五县一市一区中后来居上,率先正式报送省市方志办和县政府、县志编委会进行全方位的评议。2007911日,正式举行了《旌德县志》评议会,省志办领导和与会专家高度评价旌德县志编纂工作“扎实、有成效,走在全省的前面”。

二、借兵打仗,贵在知仁善任。

主编汪忠来,时任县文联主席,在大学里受过方志方面的专业教育,对方志事业一向情有独钟。当县委分管副书记、编委会第一副主任方观齐找到汪忠来,执意请他担任《旌德县志》(续修)主编时,熟悉家底的汪忠来,深谙自己遇到了难事:一是人家已经热火朝天,但旌德还没有起步。二是志办力量严重匮乏,修志形势大不如前。尽管如此,汪忠来并没有扭扭捏捏,也没有豪情壮语,更没有提任何个人要求,对他来说,方志事业是他挥之不去的热爱,他感到的是知遇之恩。

编辑室的五名编辑,有的是已经退休的老同志,有的是县直机关抽调来的干部,他们都有相当的文字功底,工作热情很高,责任心很强,但对于修志业务还比较陌生。主编汪忠来不仅自己翻破书本、遍请专家,还亲自带领他们从头学起,组织他们参训,指导他们工作。工作上对他们严格要求,任务包干,责任到人,对影响质量、速度的问题,一概不留情面。生活上对他们关心体谅,曾反复出面协调编辑在原单位福利待遇问题,多次调减因健康原因和家庭困难同志的编纂任务。

县直单位主笔逾百人,素质参差不齐。除了集中进行业务培训外,编辑室还实行编辑分工联系制度,对口进行上门指导和督促。集中速成培训后,一些单位主笔有所变化,主编汪忠来一边协调单位慎定人选,一边上门业务指导。方本耕是编辑室的工作骨干,从县农委抽调而来。后来,农委向编辑室发出求救,希望将方本耕要回去增援农委充当主笔。主编汪忠来两次调整撰稿队伍,挤出力量到农委坐阵协助开展工作。

主编汪忠来快到退休年龄,从县文联抽调到编辑室后,工作干的比谁都卖力,上班最早,下班最迟,在总纂冲刺阶段,一手操持,精心把笔,周末经常不休息,办公室灯光经常周夜通明,他没有说累。志办条件简陋,夏天酷暑难耐,加个电风扇,冬天寒气逼人,弄个电火盆,他没有叫苦。修志经费不宽裕,作为主编,与其他编辑同等补贴,没有额外报酬,他没有说怨。妻子骨折,无暇照顾,甚至连自己读博士的儿子暑假也不放过,请他义务帮工为县志当英语翻译,妻子埋怨他不顾家,他没有说悔。县领导称赞他:人才难得。

三、经世致用,务求精品至上。

“修志不易,它毕竟事关子孙后代,是权威的官书,必须强调质量第一。旌德县志一定要修成上品,最好是精品,在全省拿一等奖!”这是县长、编委会主任肖善武对主编汪忠来的嘱咐,也是对全体编辑人员的希望。

为了全面把握志书的质量标准,力出精品,编辑室的同志个个如履薄冰,慎之又慎,力求对得起前人、今人、后人。

慎定体例,保持与前志衔接,准确把握断限,在概述、特载、表图、专记、附记、编后语等通体把握上周全谋划。对涉及机构撤并、经济转轨、产业调整、经济市场变化等重大要素,注重凸显改革特征,彰显旌德特色。为使这一时期名称、名词易读易解,还大胆尝试,设置了简称对照,做到要言不烦。

慎定篇目,充分借鉴外地成功经验,考虑旌德实际,组织编辑讨论,请求专家指点。特别是结合分纂接触到的问题,深入分析,精心求证,反复修正,直至完备。

广泛采纳意见,将部分分纂稿通过网页、简报发布,征求有识之士见解;将总纂稿逐篇分呈编委会领导把关。集中评议过程中,特别邀请了本县行家、外地同仁、上级方志部门领导和专家参加,对评议意见和建议,逐条梳理,合理采纳。

志书乃“众手修志,一人成书”。众手成就的初稿,存在体例不一,前后矛盾,互相重复,互有阙漏,文风迥异等现象。全志定稿百万字,大到观点,小到句逗,坚持做到一丝不苟;决断是非,分合取舍,坚持做到秉承史实;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凡一切与体例、与总体要求不符,悉数斧削,不留瑕疵。通过主编汪忠来的细削笔润,使各部分风格协调,衔接自如,通书语言流畅,文字精美,表格规范得体,图片精美,字体、字号、版式整齐划一。

2007911志稿评议时,专家称“是一部把握了续志特性、很有个性的优秀志稿”。2009619首发式上,省方志办领导称“是全省第一批出版的县志,经专家研读认为是一部上乘之作”、“为全省二轮修志工作提供了许多新鲜而宝贵的经验”、“是全省二轮修志工作又一个成功典范。”

回顾编纂工作历程,我们感到还存在许多缺憾,有待认真分析总结,作为今后工作借鉴。个人还以为,以下两个方面需要引起关注: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解决好人才问题,克服县志工作专业人员“短腿”现象,培养出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方志队伍。二是要做到经世致用,读志用志工作要深入下去,扩大宣传,造出声势,真正让志书发挥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